近日,多家期貨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揭曉。從半年經營數據來看,在手續費減少、利率下調等因素的影響下,多數期貨公司的經紀業務表現不佳,凈利潤普遍出現下滑。
據期貨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1家AA級期貨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凈利潤34.4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4%。
競爭加劇,多數期貨公司凈利潤下滑
2023年的22家AA級期貨公司中,除新湖期貨外,其他21家期貨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均對外披露。整體來看,上半年,在手續費減收、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下,期貨公司的經紀業務表現不佳,不少期貨公司業績因此出現下滑。
從經營數據看,21家AA級期貨公司合計營收569.34億元,其中有12家期貨公司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合計凈利潤則出現下滑,較去年同期下滑14%。
從營收規模看,永安期貨、銀河期貨、浙商期貨、國泰君安期貨、中信期貨排名前五。營收增速最快的是申銀萬國期貨,同比增長136.81%。有9家期貨公司營收出現下滑。
凈利潤方面,上述21家AA級期貨公司中,僅5家期貨公司實現同比增長,分別是宏源期貨、申銀萬國期貨、南華期貨、瑞達期貨、中信期貨;有16家公司同比下滑,占比76%。其中,凈利潤增速最快的是宏源期貨,同比增長164%。共有15家期貨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其中,中信期貨、國泰君安期貨、永安期貨排名前三,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4.57億元、3.26億元、3.08億元。
上半年,行業頭部公司的經營狀況不理想,中小期貨公司也舉步維艱。在新三板掛牌的13家期貨公司中,有8家上半年實現了盈利。實現盈利較多的是長江期貨和創元期貨,分別盈利3105萬元、2113萬元。
對于行業整體經營狀況不佳的原因,南華期貨在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受交易所返還政策調整、行業競爭加劇及低利率環境影響,期貨行業傳統經紀業務發展遇到挑戰。而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期貨公司利息收入也面臨收縮,對以傳統業務為主的期貨行業產生一定沖擊。
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6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34.60億手,同比下降12.43%;累計成交額為281.51萬億元,同比增長7.40%。截至2024年6月末,期貨行業客戶權益規模13929.4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1%。期貨行業7月的成交數據延續下滑態勢,7月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為7.11億手,同比下降13.53%;成交額為41.71萬億元,同比下降12.62%。
2024年1—6月,全國150家期貨公司母公司(不包含各類子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79.7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6.87億元下降3.81%;共實現凈利潤38.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9.57億元下降22.45%。
雖然上半年期貨行業整體業績下滑,但記者發現,上市期貨公司的業績降幅明顯小于行業整體情況。在A股上市的4家期貨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7.7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66.28億元增長0.91%;實現凈利潤6.8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05億元下降2.4%。
境外業務及風險管理業務貢獻顯著
在行業業績整體下滑的背景下,3家上市期貨公司(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弘業期貨)實現了逆勢增長。據記者了解,境外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是這些公司業績逆勢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
以國際化布局最早的南華期貨為例,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38億元,同比下降16.14%;凈利潤2.30億元,同比增長36.73%。其中,南華期貨上半年的經紀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表現一般。上半年,該公司境內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65億元,同比下降19.89%;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名義本金324.65億元,同比下降23.70%。不過,南華期貨的財富管理業務和境外業務表現亮眼。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214.22億元,同比增加20.54%。境外業務方面,半年報顯示,公司全資子公司橫華國際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1億元,凈利潤2.00億元,利潤率高達62.30%。
此外,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南華期貨持續深化境內外一體化管理,完善全球布局,以滿足“一帶一路”發展需求、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境外投資者“引進來”為切入點,強化業務能力和投資者服務能力,并逐步探索適合國際市場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風控體系,通過自身核心特色業務提升國際市場影響力。境外期貨業務方面,公司圍繞鞏固和提升自主清算體系優勢,強化體系內各地區清算資質的協同運用,打通不同市場之間的渠道,實現了境外期貨業務良好的發展態勢,業務規模保持穩健增長。境外資管業務方面,公司圍繞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資管業務牌照,積極探索海外財富管理模式和經驗,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同時,通過QFII和RQFII資質,為境外客戶參與中國境內期貨市場提供渠道及配套服務,完善“引進來”的運作機制。
瑞達期貨方面,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2億元,同比增長65.44%;實現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16.60%。瑞達期貨的境外業務規模也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全資子公司瑞達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境外業務實現收入1064.9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0.1%。
記者梳理發現,瑞達期貨上半年業績增長主要來自風險管理業務的貢獻。瑞達期貨半年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風險管理業務實現營收7.03億元,同比大增167.09%。其中,公司子公司瑞達新控場外衍生品交易實際名義本金539.89億元,同比增長37.83%;權利金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63.05%。
不過,對于上半年瑞達期貨風險管理業務的增長,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更多是一種恢復性增長。瑞達期貨2023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風險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65.45%。
事實上,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期貨風險管理公司近年來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在為眾多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成為期貨公司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新引擎。數據顯示,在母公司經紀業務發展遇阻的背景下,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繼續實現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35.19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8.53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今年6月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單月實現凈利潤7.70億元。
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倉單服務、場外衍生品以及基差貿易。中期協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倉單服務累計規模為64.96億元,主要分布于能源化工、農產品板塊;2024年已完結業務為中小微企業累計提供資金支持規模為29.90億元,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486家次。
海通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在期貨經紀業務同質化競爭激烈、行業傭金費率面臨下行壓力等環境下,向以風險管理業務為代表的創新業務轉型是期貨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計未來風險管理業務對期貨行業營收及利潤的貢獻將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孫亞寧 主管:崔麗華